• 感遇十二首・其一

    张九龄张九龄 〔唐代〕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 鴈门胡人歌

    崔颢崔颢 〔唐代〕

    高山代郡东接燕,鴈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鬬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 田园乐七首・其三

    王维王维 〔唐代〕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林西 一作:村西)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 归园田居・其五

    陶渊明陶渊明 〔魏晋〕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 浣溪沙・江村道中

    范成大范成大 〔宋代〕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

  • 题元丹丘山居

    李白李白 〔唐代〕

    故人栖东山,自爱丘壑美。

    青春卧空林,白日犹不起。

    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

    羡君无纷喧,高枕碧霞里。

  • 苦寒吟

    孟郊孟郊 〔唐代〕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

    鸟声有悲欢,我爱口流血。

    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发。

  • 田园乐七首・其五

    王维王维 〔唐代〕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 放鹤亭记

    苏轼苏轼 〔宋代〕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bēi)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 《放鹤亭记》。

  • 江村即事

    司空曙司空曙 〔唐代〕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