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刘校书

    郭震 〔唐代〕

    俗吏三年何足论,每将荣辱在朝昏。

    才微易向风尘老,身贱难酬知己恩。

    御苑残莺啼落日,黄山细雨湿归轩。

    回首汉家丞相府,昨来谁得扫重门。

  • 题小华山(原注:「目黄山为小华」。)

    李敬方 〔唐代〕

    峰簇莲花小,分明似华山。

    鱼符何日罢,深处掩松关。

    (见闵麟嗣撰《黄山志定本》卷六。

    )。

  • 宿𫚥湖

    李白李白 〔唐代〕

    鸡鸣发黄山,暝投𫚥湖宿。

    白雨暎寒山,森森似银竹。

    提携采铅客,结荷水边沐。

    半夜四天开,星河烂人目。

    明晨大楼去,冈陇多屈伏。

    当与持斧翁,前溪伐云木。

  • 满江红・一水飞空

    何师心 〔宋代〕

    一水飞空,揭起珠帘全幅。

    不须人卷,不须人轴。

    一点不容飞燕入,些而未许游鱼宿。

    向山头、款步听疏音,清如玉。

    三峡水,堪人掬。

    三汲浪,堪龙浴。

    更两边潇洒,数竿修竹。

    晓倩碧烟为绳束,夜凭新月为钩曲。

    问当年、题品是何人,黄山谷。

  • 歙郡有黄山楼北瞰黄山山势中拆若巨门状因题一绝

    于德晦 〔唐代〕

    黟峰翠色自天流,直下青冥豁素秋。

    闲倚朱栏频北望,只宜名作巨门楼。

    (〖1〗诗见康熙十八年闵麟嗣撰《黄山志定本》卷六,乾隆间刊刻。

    此诗承仪征吴白匋先生见告。

    按原志附注曰:「程弘志云:按《一统志》:刺史有从兄弃官学道,号于方外,刺史为筑室于问政山,山始名问政。

    」望按:《金石萃编》卷八十有于德晦题名,在李虞仲题名之左,曰「监察御史于德晦」,题名后纪「大中六年三月廿四日」云云。

    又《长安志》务本坊有左散骑常侍于德晦宅。

    〖大兴徐松撰《唐两京城坊考》卷二所记同〗)。

  • 送李亿东归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黄山远隔秦树,紫禁斜通渭城。

    别路青青柳弱,前溪漠漠苔生。

    和风澹荡归客,落月殷勤早莺。

    灞上金樽未饮,䜩歌已有余声。

  • 芙蓉峰

    程杰 〔唐代〕

    谁把芙蓉云外栽,亭亭秀丽四时开。

    清宵皓月峰头挂,宛似佳人对镜台。

    (见康熙十八年闵麟嗣撰《黄山志定本》卷六。

    )。

  • 赠许左丞从驾万年宫

    卢照邻卢照邻 〔唐代〕

    闻道上之回,诏跸下蓬莱。

    中枢移北斗,左辖去南台。

    黄山闻凤笛,清跸侍龙媒。

    曳日朱旗卷,参云金障开。

    朝参五城柳,夕宴柏梁杯。

    汉畤光如月,秦祠听似雷。

    寂寂芸香阁,离思独悠哉。

  • 晚渡渭桥寄示京邑游好

    卢照邻卢照邻 〔唐代〕

    我行背城阙,驱马独悠悠。

    寥落百年事,裴回万里忧。

    途遥日向夕,时晚鬓将秋。

    滔滔俯东逝,耿耿泣西浮。

    长虹掩钓浦,落雁下星洲。

    草变黄山曲,花飞清渭流。

    迸水惊愁鹭,腾沙起狎鸥。

    一赴清泥道,空思玄灞游。

  • 送从翁东川弘农尚书幕

    李商隐李商隐 〔唐代〕

    昔帝回冲眷,维皇恻上仁。

    三灵迷赤气,万汇呌苍旻。

    刊木方隆禹,升陑始创殷。

    夏台曾圮闭,汜水敢逡巡。

    拯溺休规步,防虞要徙薪。

    蒸黎今得请,宇宙昨还淳。

    缵祖功宜急,贻孙计甚勤。

    降灾虽代有,稔恶不无因。

    宫掖方为蛊,边隅忽遘迍。

    献书秦逐客,间谍汉名臣。

    北伐将谁使,南征决此辰。

    中原重板荡,玄象失钩陈。

    诘旦违清道,衔枚别紫宸。

    兹行殊厌胜,故老遂分新。

    去异封于巩,来宁避处豳。

    永嘉几失坠,宣政遽酸辛。

    元子当传启,皇孙合授询。

    时非三揖让,表请再陶钧。

    旧好盟还在,中枢策屡遵。

    苍黄传国玺,违远属车尘。

    雏虎如凭怒,漦龙性漫驯。

    封崇自何等,流落乃斯民。

    逗挠官军乱,优容败将频。

    早朝披草莽,夜缒达丝纶。

    忘战追无及,长驱气益振。

    妇言终未易,庙算况非神。

    日驭难淹蜀,星旄要定秦。

    人心诚未去,天道亦无亲。

    锦水湔云浪,黄山扫地春。

    斯文虚梦鸟,吾道欲悲麟。

    断续殊乡泪,存亡满席珍。

    魂销季羔窦,衣化子张绅。

    建议庸何所,通班昔滥臻。

    浮生见开泰,独得咏汀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