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轼苏轼 〔宋代〕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正暮 一作:正春)

  • 新城道中二首

    苏轼苏轼 〔宋代〕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 春宵

    苏轼苏轼 〔宋代〕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苏轼苏轼 〔宋代〕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 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

    苏轼苏轼 〔宋代〕

    送行无酒亦无钱,劝尔一杯菩萨泉。

    何处低头不见我?四方同此水中天。

  • 有美堂暴雨

    苏轼苏轼 〔宋代〕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 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轼苏轼 〔宋代〕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 洞仙歌・冰肌玉骨

    苏轼苏轼 〔宋代〕

    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苏轼 〔宋代〕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谁见 一作:时见)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 琴诗

    苏轼苏轼 〔宋代〕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