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王安石 〔宋代〕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 北陂杏花

    王安石王安石 〔宋代〕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 望夫石

    王安石王安石 〔宋代〕

    云鬟烟鬓与谁期,一去天边更不归。

    还似九疑山下女,千秋长望舜裳衣。

  • 秃山

    王安石王安石 〔宋代〕

    吏役沧海上,瞻山一停舟。

    怪此秃谁使,乡人语其由。

    一狙山上鸣,一狙从之游。

    相匹乃生子,子众孙还稠。

    山中草木盛,根实始易求。

    攀挽上极高,屈曲亦穷幽。

    众狙各丰肥,山乃尽侵牟。

    攘争取一饱,岂暇议藏收。

    大狙尚自苦,小狙亦已愁。

    稍稍受咋啮,一毛不得留。

    狙虽巧过人,不善操耡耰。

    所嗜在果谷,得之常似偷。

    嗟此海山中,四顾无所投。

    生生未云已,岁晚将安谋。

  • 初夏即事

    王安石王安石 〔宋代〕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度两陂 一作:度西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 壬辰寒食

    王安石王安石 〔宋代〕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 江上

    王安石王安石 〔宋代〕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 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王安石王安石 〔宋代〕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 白沟行

    王安石王安石 〔宋代〕

    白沟河边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

    蕃使常来射狐兔,汉兵不道传烽燧。

    万里锄耰接塞垣,幽燕桑叶暗川原。

    棘门灞上徒儿戏,李牧廉颇莫更论。

  • 明妃曲二首

    王安石王安石 〔宋代〕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