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二首 其二

    陈舜俞 〔宋代〕

    自古匡庐是胜游,谪臣何敢计淹留。

    城中未有看山处,客馆僧坊谩举头。

  • 圆通行

    陈舜俞 〔宋代〕

    庐山之西形势聚,无位真人依位住。

    地祇掣锁金城开,石龙喷水银潢注。

    峰峦约勒万马回,杉松自作千兵护。

    宝殿峥嵘跨碧霄,圆容丽服微西顾。

    江南妃子亲施田,香饭供僧无亿数。

    法焰相传十二人,师泛铁船杨子渡。

    杨子渡头秋风高,霹雳驾雪翻惊涛。

    中有渔家妙绝手,一钓三山连六鳌。

    纵时大地悉震恐,收来尘刹无纤毫。

    当年曾许心莫逆,今朝又作圆通客。

    挂冠已脱尘俗缘,一心愿住清凉国。

    清凉之国进能知,日长马倦人多迷。

    从来闻说曹溪路,只今踏断庐山西。

  • 陈舜俞 〔宋代〕

    老来惟有看山癖,踏雪来寻洞府春。

    已爱匡庐无俗骨,更逢姑射露天真。

    参差玉树千岩里,高下蓝田一水滨。

    乘兴去留人莫怪,风流元是剡中人。

  • 初入太湖

    陈舜俞 〔宋代〕

    东南有具区,三万六千顷。

    百川之雄伟,咸池借溟涬。

    玉堂在其下,莫知日月永。

    鸱夷昔不返,肯顾市朝请。

    素怀邈已劳,孤泛此方逞。

    刺沙出林荒,度浅动苹荇。

    渐尽行渐远,湾转势弥迥。

    疑非地可载,直与天作镜。

    青空四垂幙,乱山不能屏。

    淼茫白鸟行,浩漾好云影。

    逻呼十桨急,罛横九帆并。

    霁中波有光,风后浪犹猛。

    澎湃闻乍惬,抛磕内还省。

    我量觉蹄涔,此身实萍梗。

    渊神栗寒肌,浸气飘素领。

    观澜念往术,濯缨悼前眚。

    未能追高谢,且以卒流景。

    吟非夸独清,济乃仗中静。

    寄谢洞庭君,终来老鱼艇。

  • 示诸弟

    陈舜俞 〔宋代〕

    吾家崛起蓬蒿间,先君为学良苦艰。

    典衣买书教我读,平生贫窭不此悭。

    岁晚才沾寸禄养,天祸无何颓泰山。

    况时汝辈各少小,不及见汝学燕闲。

    逮今孤露历岁月,渐觉长大成疏顽。

    诗书堆积有素业,文章体要亦易攀。

    固须仁义力造诣,慎择朋友少往还。

    偏亲堂上待甘旨,况已齿龀双鬓班。

    更可踟蹰忽荣养,不如乌鸟鸣关关。

    官家公道禄寒畯,勉旃进取欢慈颜。

  • 众乐亭

    陈舜俞 〔宋代〕

    湖光野色著人衣,众乐开亭此处宜。

    击櫂高歌山自响,踏青红影岸相随。

    消除矰缴容鸥鸟,改换风烟入柳丝。

    荇菜藕花应见忆,短蓬孤榜独来时。

  • 传神悦躬上人

    陈舜俞 〔宋代〕

    倦辔曾投林下宿,短篷重见越江边。

    人归河岳仪型在,事隔桑溟物色传。

    弟子共谈庭际柏,公卿多识社中莲。

    高风自出空王侣,驰誉丹青是可怜。

  • 水月院

    陈舜俞 〔宋代〕

    兴随白鸟汀洲立,步入青林台殿出。

    湖脉来通方士泉,山颜分入幽人室。

    自苦扁舟每访寻,何年空谷无遗逸。

    一夜霜风穿客衣,二十六房皆采橘。

  • 游天章寺

    陈舜俞 〔宋代〕

    峻岭崇巅千古在,好风佳月逐时新。

    簿书偶是山阴长,觞咏聊同曲水人。

    林雀不惊筇竹杖,谿云欲傍接?巾。

    官粗合有登临分,更待岩花烂漫春。

  • 寄郏景仁郎中

    陈舜俞 〔宋代〕

    早岁交情淡已亲,相逢羁旅白头新。

    虽惭管鲍论高谊,欲慕陈雷卜近邻。

    客舍每罗门外雀,归来还满甑中尘。

    明年相逐东林去,未必鲈鱼驻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