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波乐 十二

    王梵志 〔唐代〕

    不语谛观如来,逍遥独脱尘埃。

    合眼任心树下,跏趺端坐花台。

    不惧前后二际,岂著水火三灾。

    只劝(陈谓「只」字衍,任谓「劝」字衍)遣荣乐[静](靖)坐,莫恋妻子钱财。

    称体宝衣三事,等(任录作「葬」)身锡杖一枚。

    常持智[慧](惠)刀剑,逢者眼目即开。

  • 诗(幷序) 五十六

    王梵志 〔唐代〕

    黄母化为鼈,祇为鼈为身。

    牛里(项校「哀」)化为虎,亦是虎为人。

    不忆当时[业](叶),宁知过去因。

    死生一变化,若个是师亲。

  • 七五

    王梵志 〔唐代〕

    邪淫及妄语,知非惣勿作。

    但之依道行,(「之」,伯三五五八、伯三六五六卷作「知」。

    )万里无迷错。

  • 五三

    王梵志 〔唐代〕

    骂妻早是恶,打妇更无知。

    索强斯得客,可是丈夫儿。

  • 四五

    王梵志 〔唐代〕

    逢人须歛手,避道莫前荡。

    (一本作「汤」。

    )忽若相冲着,(「忽若」,斯三三九三卷作「忽然」。

    )他{弓|一/虫}(郑本作强。

    )必自伤。

  • 回波乐 八十三

    王梵志 〔唐代〕

    年(一作「牛」)老造新舍,鬼来拍手哭。

    身(一作「舍」)得𫏐时坐,死后他人(一作「将」)卖。

    千年换百主,各自想还(一作「将回」)改。

    前死后人坐,本主何须(项校「相」,即「厢」)在。

  • 回波乐 六十八

    王梵志 〔唐代〕

    我本野外夫,不能恒礼则。

    为性重任真,吃著随所得。

    既与万物齐,方(项校「于」)□(张锡厚拨补「中」字)守静默。

    一身逢太平,五内无六贼。

    (见斯四二七七卷,转录自《中华文史论丛》一九八四年第二辑刊张锡厚《斯四二七七残卷考释》。

    )(按:斯四二七七卷,原无作者名。

    张锡厚初拟题为梵志体诗。

    后经与苏藏列一四五六卷重新缀合,确定此卷亦应为王梵志诗,今从其说收入。

    )。

  • 回波乐 三十三

    王梵志 〔唐代〕

    可笑世间人,为言恒不死。

    贪□(原作「懦」,抹去,旁改字漫漶,陈补「恡」字)不知休,相憎不解止。

    背地道他非,对面伊不是。

    埋著黄蒿中,犹成薄媚鬼。

  • 兀然无事(原卷缺题,不分篇段,现将分为十一首) 三

    王梵志 〔唐代〕

    我不乐生天,亦不爱福田。

    饥来一钵饭,困来展脚眠。

    愚人以为笑,智者谓之然。

    非愚亦非智,不是玄中玄。

  • 回波乐 五十

    王梵志 〔唐代〕

    千年与一年,终同一日活。

    昨宵即是空,今朝焉得脱。

    无事损心神,内外相宗撮。

    驱驱劳你形,耳中常聒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