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平野老为文斤歌(题从《古谣谚》拟)

    佚名 〔唐代〕

    我圣君兮德巍巍,择良牧兮治边陲。

    感神功兮云雨施,稼穑如梁兮又如茨。

    无阶达天真兮,咸愿立乎丰碑。

    (见《全唐文》卷七一三潘滔《文公祠记》引)(按:文斤为区晋高平令,其隐居地后称文仙山。

    元和三年大旱,州县为文斤立碑而获雨,野老相对伫锸而歌此歌。

    详见潘记。

    同治《湖南通志》卷二十《山川》收作尚颜《邵州甘雨歌》,未详有他据否,今不取。

    )。

  • 果州百姓为史谦恕歌(题从《古谣谚》卷五三)

    佚名 〔唐代〕

    使君来何晚,昔日无储今有饭。

    (《海录碎事》卷十二)(〖1〗《海录碎事》:史谦恕为果州刺史,百姓歌之曰〖歌略〗。

    )。

  • 吉州民为刺史张儇歌(题拟)

    佚名 〔唐代〕

    昔吏𫍟𫍟,今吏詹詹,公能驭之,铅(一作「雄」)亦为铦,跖(一作「路」)亦为亷。

    始泄而(一作「绁始」)苦,终优以恬。

    昔民嗷嗷,今民咍咍,公能植(一作「抚」)之,鳏寡有怡。

    流亡既来,徭役先具,污茨尽开。

    响覆官仓,仓无斗粮,公来几时,积粟埋梁。

    响阅官库,库无尺缯,公来几时,山积层层。

    瑞露溶溶,降味公松,瑞莲漪漪,合蔕公池。

    公有异政,神之祚之,民歌路谣(一作「陲」),冀闻京师。

    天子明圣(一作「堂」),恩光远而。

    (见杜文澜《古谣谚》卷七六引《皇甫持正集》卷五《吉州刺史厅壁记》引,注一作者为《四部丛刊》本《皇甫持正集》之异文。

    张儇之名,据同人《庐陵县令厅壁记》补。

    )。

  • 宋城民为祝天贶和甄语(题拟)

    佚名 〔唐代〕

    去了裹头冰,却得一段著脚琉璃。

    (《说郛》卷六一引《清异录》)。

  • 梁时人为吴道子刘彦齐语(题拟)

    佚名 〔唐代〕

    唐朝吴道子手,梁朝刘彦齐眼。

    (《图书见闻志》卷五)。

  • 人为吴道子曹仲达语

    佚名 〔唐代〕

    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见《图画见闻志》卷一)。

  • 安庆绪将败时谶 一

    佚名 〔唐代〕

    渡河野狐尾独速,明年死在十八日。

  • 梦到沙州奉怀殿下

    佚名 〔唐代〕

    一从沦陷自天涯,数度恓(原作「栖」)惶怨别家。

    将谓飘零长失路,谁知运合至流沙。

    浪漫有幸达人主,惟恨天才遇尚赊。

    日夕恩波沾雨露,纵横顾盼益光华。

    光华远近谁不羡,常思刷羽抟风便。

    忽使三冬告别离,山河万里诚难见。

    昨来魂梦傍阳关,省到敦煌奉玉颜。

    舞席歌楼似登陟,绮筳花柳记跻攀。

    总缘宿昔承言笑,此夜论心岂𫏐闲。

    睡里不知回早晚,觉时只觉泪斑斑。

  • 长安人为宋清语(题拟)

    佚名 〔唐代〕

    人有义声,卖药宋清。

    (同前卷中)。

  • 贞观时谚(题拟)

    佚名 〔唐代〕

    无知之叟,又指禅师,乱识之夫,共归明德。

    返迷皆有大照,随妄普翳真科。

    (见前书卷二十《伪彻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