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苑

    刘向刘向 〔两汉〕

    《说苑》,又名《新苑》,古代杂史小说集。编。成书于鸿泰四年(前17)。原20卷,78。按各类记述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遗闻轶事,每类之前列总说:事后加按语。其中以记述诸子言行为主,不少篇章中有关于治国安民、家国兴亡的哲理格言。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以及伦理观念。

  • 九叹·远逝

    刘向刘向 〔两汉〕

    志隐隐而郁怫兮,愁独哀而冤结。

    肠纷纭以缭转兮,涕渐渐其若屑。

    情慨慨而长怀兮,信上皇而质正。

    合五岳与八灵兮,讯九鬿与六神。

    指列宿以白情兮,诉五帝以置辞。

    北斗为我折中兮,太一为余听之。

    云服阴阳之正道兮,御后土之中和。

    佩苍龙之蚴虬兮,带隐虹之逶蛇。

    曳彗星之皓旰兮,抚朱爵与鵔鸃。

    游清灵之飒戾兮,服云衣之披披。

    杖玉策与朱旗兮,垂明月之玄珠。

    举霓旌之墆翳兮,建黄纁之总旄。

    躬纯粹而罔愆兮,承皇考之妙仪。

    惜往事之不合兮,横汨罗而下沥。

    乘隆波而南渡兮,逐江湘之顺流。

    赴阳侯之潢洋兮,下石濑而登洲。

    陆魁堆以蔽视兮,云冥冥而闇前。

    山峻高以无垠兮,遂曾闳而迫身。

    雪雰雰而薄木兮,云霏霏而陨集。

    阜隘狭而幽险兮,石嵾嵯以翳日。

    悲故乡而发忿兮,去余邦之弥久。

    背龙门而入河兮,登大坟而望夏首。

    横舟航而济湘兮,耳聊啾而戃慌。

    波淫淫而周流兮,鸿溶溢而滔荡。

    路曼曼其无端兮,周容容而无识。

    引日月以指极兮,少须臾而释思。

    水波远以冥冥兮,眇不睹其东西。

    顺风波以南北兮,雾宵晦以纷纷。

    日杳杳以西颓兮,路长远而窘迫。

    欲酌醴以娱忧兮,蹇骚骚而不释。

    叹曰:

    飘风蓬龙埃坲々兮,草木摇落时槁悴兮,

    遭倾遇祸不可救兮,长吟永欷涕究究兮,

    舒情陈诗冀以自免兮,颓流下陨身日远兮。

  • 战国策

    刘向刘向 〔两汉〕

    《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末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 唐雎不辱使命

    刘向刘向 〔两汉〕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六亲五法

    刘向刘向 〔两汉〕

    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毋曰不同生,远者不听;毋曰不同乡,远者不行;毋曰不同国,远者不从。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之节!

    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故君求之,则臣得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恶之,则臣匿之。毋蔽汝恶,毋异汝度,贤者将不汝助。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是谓圣王。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强力,不足以应敌;博地多财,不足以有众。惟有道者,能备患於未形也,故祸不萌。

    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审於时而察於用,而能备官者,可奉以为君也。缓者,後於事;吝於财者,失所亲;信小人者,失士。

  • 司马错论伐蜀

    刘向刘向 〔两汉〕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 七言

    刘向刘向 〔两汉〕

    博学多识与凡殊,时将昏暮白日午。

    朅来归耕永自疏,结构野草起屋庐。

    宴处从容观诗书,山鸟群鸣我心怀。

  • 熏炉铭

    刘向刘向 〔两汉〕

    嘉此正器,崭岩若山。

    上贯太华,承以铜盘。

    中有兰绮,朱火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