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

    苏辙〔宋代〕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李清照

    李清照〔宋代〕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晏殊

    晏殊〔宋代〕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范成大

    范成大〔宋代〕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王庭珪〔宋代〕

    珪(一○八○~一一七二),字民瞻,自号卢溪真逸(《诚斋集》卷八○《卢溪先生文集序》),吉州安福(今属江西)人。

    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调衡州茶陵县丞。

    宣和末年退居乡里。

    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胡铨上疏斥秦桧,贬岭南,庭珪独以诗送,后以此于十九除名编管辰州。

    二十五年,秦桧死,许自便。

    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召对,改左承奉郎,除国子监主簿。

    以年老力辞,主管台州崇道观。

    乾道六年(一一七○),再召见。

    七年,至阙,除直敷文阁,领祠如故。

    八年,卒,年九十三。

    传世有《卢溪集》,此外著述颇多,均已佚。

    事见《省斋文稿》卷二九《王公行状》、本集卷首《王公墓志铭》。

    《宋史翼》卷七○有传。

     王庭珪诗,以明嘉靖五年梁英刊《卢溪先生文集》五十卷(其中卷一至卷二五为诗,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

    校以清李兆洛藏抄本《泸溪文集》二十卷(简称李本、卷一至卷一○为诗,藏上海图书馆)、清同治七年王廉端刊《泸溪集》十六卷(简称王本,卷一至卷八卷诗,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间采近人傅增湘校语(简称傅校)。

    集中杂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依次编为第二十六卷。

    张耒〔宋代〕

    (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

    为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

    元丰元年(一○七八),为寿安尉。

    七年,迁咸平丞。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历秘书丞、著作郎、史馆检讨。

    元祐末,擢起居舍人。

    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

    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

    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

    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复州酒税。

    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为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

    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复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

    五年,归淮阴。

    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

    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

    《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为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为底本。

    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黄庭坚

    黄庭坚〔宋代〕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张绎〔宋代〕

    (?~一一○八),字思叔,寿安(今河南宜阳)人。

    年三十从程颐学,颐每谓人曰:“吾晚得二士。

    ”即指尹焞与绎。

    后颐一年卒。

    《伊洛渊源录》卷一二、《宋史》卷四二八有传。

    今录诗二首。

    赵师秀〔宋代〕

    赵师秀(1170~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

    陈著

    陈著〔宋代〕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