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作者
9 / 365页 - 朝代
元稹〔唐代〕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包融〔唐代〕
润州人一云湖州人。
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皆有名,号吴中四士。
张九龄引为怀州司马,迁集贤直学士,大理司直。
子何、佶,世称二包,各有集。
融诗今存八首按唐《艺文志》,融与储光羲皆延陵人,曲阿有余杭尉丁先芝、缑氏主簿蔡隐丘、监察御史蔡希周、渭南尉蔡希寂、处士张彦雄、张潮、校书郎张翚、吏部常选周瑀、长洲尉谈戭,句容有王府参军殷遥、硖石主簿樊晃、横阳主簿沈如筠,江宁有右拾遗孙处玄、处士徐延寿,丹徒有江都主簿马侹、武进尉申堂搆十八人,皆有诗名,殷璠汇为《丹阳集》。
今存者包融以下十五人,储光羲别见,张彦雄、马侹无考,申堂搆止存句。
李昂〔唐代〕
唐文宗李昂,穆宗第二子。 初名涵,封江王。 宝历二年,即位。 恭俭儒雅,听政之暇,博通群籍。 顾谓左右曰:“若不甲夜视事,乙夜观书,何以为人君?”每试进士,新裁题目。 及所司进所试,披览吟咏,终日忘倦。 延学士于内庭,讨论经义,好制五言,古调清峻,常欲置诗博士。 李珏言:“今翰林学士皆能文词,且古今篇什,足可怡悦。 ”圣情乃止。 又尝与宰相论诗之工拙,郑覃曰:“诗之工者,无若《三百篇》,皆国人作之以刺美时政,王者采之以观风俗。 后代词人,华而不实,无补于事。 ”帝甚重其言。 在位十三年,谥曰昭献。 今存诗七首。
许浑〔唐代〕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王湾〔唐代〕
王湾(约693年—约751年),字号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712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后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郎士元〔唐代〕
郎士元(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 ,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陆龟蒙〔唐代〕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