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陶

    陈陶〔唐代〕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元结

    元结〔唐代〕

    元结(719~772年),中国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 、聱叟 。河南鲁山人。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 (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后主煜〔唐代〕

    字重光,南唐元宗子。

    仁孝,善属文,工书画,妙于音律。

    置澄心堂于内苑,引文士居其间,尝著《杂说》百篇,时人以为可继《典论》。

    开宝中,封陇西公,赠吴王。

    集十卷,诗一卷,失传,今存诗十八首。

    延寿〔唐代〕

    延寿字冲立,号抱一子,杭州人。

    弃吏出家,吴越忠懿王延住永明寺。

    著《宗镜录》。

    宋开宝八年入灭。

    诗一首。

    (《全唐诗》无延寿诗)。

    颜真卿

    颜真卿〔唐代〕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 、司徒颜杲卿从弟。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苏颋〔唐代〕

    苏颋(670年-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左仆射苏瑰之子。苏颋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同平章事。苏颋是初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他任相四年,以礼部尚书罢相,后出任益州长史。727年(开元十五年),苏颋病逝,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

    许敬宗

    许敬宗〔唐代〕

    许敬宗(公元592年—公元672年),字延族,杭州新城人,唐朝宰相,隋朝礼部侍郎许善心之子。隋大业年间中秀才,后担任书佐。其父许善心被杀之后投奔瓦岗军,被李密任命为记室。李密兵败之后投奔唐朝,补涟州别驾,秦王李世民问其才学召为秦府学士,贞观八年(634年)任著作郎、监修国史,不久迁中书舍人。咸亨元年(670年)以特进的身份退休。咸亨三年(672年)去世,时年81岁。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缪。著有文集八十卷,今编诗二十七首。

    魏征〔唐代〕

    字玄成,魏州曲城人。

    少孤,落魄有大志,初为太子洗马。

    太宗即位,拜谏议大夫、秘书监,寻晋检校侍中,封郑国公,以疾辞职,拜特进,仍知门下省事。

    征性谅直,知无不言,太宗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尝以古名臣称之。

    校辑秘省群书,及撰齐、梁、陈、周、隋诸史,序论多出其手,卒谥文贞。

    集二十卷,今编诗一卷。

    杨凌〔唐代〕

    字恭履。

    少以篇什著声,官终侍御史。

    诗一卷。

    李旦〔唐代〕

    旦,高宗第八子,中宗母弟,封相王。

    景龙四年,即皇帝位。

    帝谦恭孝友,好学,工草隶,尤爱文字训诂之书。

    在位三年,谥曰大圣贞皇帝。

    诗一首。